机构之家梳理发现,8月20日,湖南银行2025年半年度报告悄然现身于中国货币网股票配资平台怎么样,从而向投资者披露其上半年成绩单表现。
2022年,湖南银行在原华融湘江银行的基础上,历经股东剧变、管理层更迭、更名等,从而一跃成为湖南省第一家省级城商行。现如今,湖南银行已正式运营多年。今年上半年经营情况表现如何?半年报因而成为市场对这家年轻且高定位城商行的关注重点。
收入、利润双下滑,为揭牌运营以来首次
遗憾的是,冷冰的数据向外界展现:湖南银行在今年遭遇了“滑铁卢”。上半年出现收入和利润双下滑局面,为2023年揭牌运营以来首次。如此的成绩单,意味着该行虽已“变身”,但稳健运营之路,仍任重道远。
从收入端来看,湖南银行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8%至56.0亿元,一改过去多年正增长态势,同时也定调了全年基本承压的节奏。其中,非息收入为该行开年以来收入下滑的主要拖累:手续费净收入则大幅下滑37.8%至2.7亿元;其他非息收入则同比下滑30%至10.9亿元。前者指向在减费让利的监管环境中,该行中间业务发展遇阻;后者作为非息收入的主要组成,或体现为该行今年在债市投资不利,市场调整导致投资表现大幅缩水。
不过在净利息收入方面倒是能看到一些企稳迹象。今年上半年该项收入同比增长5.5%至42.5亿元,一改过去4年同比下降颓势。从净息差指标来看,根据wind计算值,今年上半年已经为1.69%,好于2024年全年1.63%的表现,虽较2024年同比仍低8BP,但降幅也已收敛。与此同时,在快扩表节奏中,生息资产同比增10.1%至5189亿元,总资产同比增11.0%至6019亿元,“以量补价”终奏效。
然而,资产质量边际趋弱,或意味着该行信用成本难以持续性改善。截止今年上半年末,该行不良率为1.66%,尽管环比回升仅1BP,但打破了多年以来下降格局。对于业务管理成本而言,考虑到其刚性特征,今年上半年其成本收入比为29.5%,远高于历史同期水平(如1H2023、1H2024分别为26.1%、27.3%),从而对盈利表现形成侵蚀。
收入下滑叠加成本端居高不下,湖南银行同期净利润因而承压:以归母净利润口径来看,今年上半年同比下降2.7%至19.4亿元。这还是考虑到拨备调节“美化”后的表现,若以拨备前利润来看,更是同比下滑11.0%至38.1亿!
后华融时代:弱业绩、频处罚,轻装上阵仍待时日
湖南银行前身为华融湘江银行,后者曾为华融系重要金融棋子,华融系持股占比高达50.98%,是绝对控股方。然而,随着华融系其一路狂飙突进,业务远超不良资产经营,在不断扩张、收集主流金融牌照过程中,其风险也在不断积累,最终暴雷并归于重组,从而开启了“瘦身”之路。
2022年,华融湘江银行则被以湖南财信金控集团为代表的当地国资联合中央汇金接手,华融则手握120亿元现金退出,华融湘江银行摇身一变成为湖南银行,享受着省级“冠名”下的高定位及知名度。
然而,“蜕变”之后的湖南银行,并非一帆风顺。除了今年上半年业绩下滑之外,过往多年整体表现也体现出“青黄不接”的态势。例如就在华融退出的2022年,该行营业收入同比下滑5.0%,净利润仅增0.4%;随后的2023年,虽收入端恢复至4.3%的正增长,并推动同期净利润增长7.4%,但良好的态势仅维持一年:2024年,该行营业收入基本陷入零增长,同期净利润仅增1.4%。
值得一提的是,湖南银行现核心高管中,监管背景特征明显。例如现任董事长黄卫忠曾任中国银监会合作金融机构监管部处长,后经天津农商行辗转,并于2020年执掌华融湘江银行,更名后则继续担任董事长一职。行长周晖则是于该行2022年湖南银行更名以来,代表国资力量走马上任,此前其则担任湖南金融监管局副局长。
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湖南银行却是监管处罚常客。今年4月,株洲珠江支行因内控管理存在严重疏漏,被处以40万元罚款;时任该支行客户经理助理的邹惠,被禁止其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去年7月,常德分行和长沙分行因授信业务管理不到位,分别被罚款200万元和50万元,原华融湘江银行副行长张建国被终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而在更名后不久的2022年12月,湖南银行邵阳分行因“未尽职调查票据真实性、内控合规和贷后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被处以高达400万元的大罚单。
对于湖南银行而言股票配资平台怎么样,在众光环加持下,近几年经营表现并不突出。在去年业绩大幅放缓之后,今年上半年则是向市场提交了收入利润双双下滑的成绩单。与此同时,在一二把手均出自监管体系的背景下,该行仍因合规、风控等问题频遭监管处罚。尽管这其中部分与华融湘江银行历史包袱相关,但管理层仍需提高重视度,做好内控与风险防范,方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