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股市去杠杆 研发费用垫底,却“市占率第一”,新广益的“国产替代”有“水分”吗?

发布日期:2025-09-21 点击次数:165

什么叫股市去杠杆 研发费用垫底,却“市占率第一”,新广益的“国产替代”有“水分”吗?

有一家主营高性能特种功能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公司,名叫新广益什么叫股市去杠杆,全称苏州市新广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即将于9月19日上会。

该公司的主营产品为抗溢胶特种膜和耐受性特种膜。尤其是抗溢胶特种膜,根据招股书的说法,在新广益进入市场之前,主要由日本的三友、住友、积水等公司垄断。其表示,根据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协会出具的证明,新广益的抗溢胶特种膜产品2020-2024年连续五年全国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2024年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

新广益还在招股书中表示,其产品打破欧美日韩技术垄断,实现进口替代,目前国内无与发行人完全可比的上市公司。也就是说,这可是妥妥的“一枝独秀”的“国货之光”。

但深交所对此什么叫股市去杠杆却有点疑虑。一轮问询、二轮问询、三轮问询,反反复复地就其市场占有率、独家进口替代的证据进行问询。事实上,不只是深交所,外界也对此十分好奇。因为新广益这家公司,满打满算研发人员只有50人,其中37人还是大专及以下学历;4名核心技术人员中,也有2位是大专学历,还有1位本科,1位博士学历。公司拢共只有35项发明专利,还全都是2022年以前滴。

而且其投入的研发费用也算不上高,招股书中,新广益找了方邦股份、斯迪克两家上市公司来对比,结果从2022年到2024年三年时间里,跟这两家一比,新广益的研发费用率都属于“垫底”。

新广益的说法是,这两家公司上市了,上市后资金充裕了,能扩大产品线,还能扩大研发团队。这言下之意,是个人都能听出来了,不是我不行,是我还没上市,我上市了也不比他们差。

这倒也算是说得有一定道理。不过,再看看新广益分红的操作,就又有点让人不禁对此产生怀疑。2021年,新广益直接大手笔分红2.2亿元。这次分红前,公司多年累积的未分配利润共有2.84亿元,一下子就分走77%。

当时的新广益还只有三名股东,分别为夏超华、夏华超、聚心万泰,三者分别获得现金分红500万元、50万元、2.145亿元。夏超华、夏华超,二者是兄弟关系,前者为新广益实控人;二者还同为聚心万泰的唯二股东。也就是说,这2.2亿元,全到了这对兄弟的兜里。显然,相比起扩大经营,老板更相信落袋为安。

在这之后,新广益增资扩股,开始为上市做准备了,陆续引入比亚迪等股东,并签下上市对赌协议,需要在2024年完成IPO申报,或2025年完成IPO上市。实控人夏超华的股份被稀释,但仍直接控制新广益56.59%股份,直接和间接合计控制公司85.54%股份的表决权,公司股权依旧高度集中。

从业绩来看,2022年至2024年这几年,新广益确实为上市下了不少功夫。公司的毛利率很“亮眼”。2022年至2024年,新广益的毛利率分别为31.76%、32.02%、32.28%,远高于行业均值的22.55%、22.72%、21.85%。

要知道,公司毛利率上升的背后,公司两大主要产品的平均售价,在最近几年都在不断下降的,比如抗溢胶特种膜平均销售单价由2022年的5.63元/平方米降至2024年的5.06元/平方米;强耐受性特种膜由2022年的3.5元/平方米降至2024年的3.06元/平方米。

更引人关注的是业绩增速。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4年,新广益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1亿元、4.55亿元、5.16亿元和6.5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874.8万元、8151.34万元、8328.25万元和11570.19万元。

尤其是2024年,相比起之前业绩的“稳定”,像是忽然一下子“爆发”了,不管是营收还是净利润,都出现了远超之前幅度的增长。而相对应的,这一年内,公司其他应收款较期初增长116.7%,应收账款较期初增长30.3%,应收账款的增速快过营收的增速,这可算不上什么好的信号。尤其是,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也只有2.64,低于行业均值的8.43。

再来看客户。公司前五大供应商中,优创塑业成立于2019年12月16日,注册资本为100万元。这样一家刚刚成立的公司,2020年和2021年,新广益向优创塑业采购的金额分别达到1354.87万元、1924.56万元。

新广益的说法是,虽然优创塑业成立时间较晚,但但公司自2017年起即与优创塑业股东同一控制下的其他主体——苏州润利达进行交易,长期采购塑料粒子。但令人感到尴尬的是,苏州润利达这家公司于2022年3月18日被注销后,新广益2023年12月的申报稿中还在表示,其与苏州润利达的长合同依旧正在履行。

本次IPO,新广益拟募资6.38亿元,全部投入功能性材料项目当中。这比之前的8亿元募资要缩水不少,而且也砍掉了新能源锂电材料项目。功能性材料项目的投资金额就是6.38亿元,原本是要拿8亿元中的5亿元投入进来,现在虽然募资金额缩水了,但直接全部投入到该项目,也不用公司另行筹钱了。

而且,所谓功能性材料,就是功能性薄膜,这也算是新广益的老本行,相对于锂电池这些新业务,起码让人感觉募资项目更有可能发展起来,过会的可能性也更大。毕竟,上市的预留时间不多了,一切为了上市服务嘛,不磕碜。

对此,你怎么看?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